內容面板收納
中時電子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2019年4月30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股挾GDP數據與企業財報利多鼓舞而收復去年第四季跌幅、創歷史新高,但金融市場幾家歡樂幾家愁,過去一周新興股市呈現收低格局,理財專家分析,主要受到陸股下跌波及,也反應市場擔憂經濟數據漸好轉下,大陸官方貨幣政策恐不會進一步寬鬆,但從各方訊息來看,短期政策轉向機率低,陸股及亞洲中小股基金仍看好。
理財專家認為,大陸第一季復甦全靠官方政策推動,後續實質復甦要倚賴家計消費與企業資本支出,代表目前跡象尚不明顯,經濟下行風險未完全解除,官方政策態度不太可能明顯轉向,寬鬆貨幣政策僅會是採取「微調」方式,預防過度寬鬆風險與新一輪債務擴張,不至影響經濟趨勢,仍看好相關股票後市表現。
大陸在內的亞洲區域小型股投資機會仍看好,理財專家指出,主要著眼於亞洲內需成長動能相對強勁,中小型企業更倚賴亞洲內需動能,營運前景相對穩定,且股價表現較不易受外資進出影響。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過去一個月亞洲中小型股票基金中,以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3.45%績效居冠,過去一年績效2.8%,更是八檔同類型基金中唯一正報酬者,「與2的距離」、即排名第二的摩根東方小型企業基金之差距達4個百分點,反應基金經理人在相對受分析師忽略的中小型股票市場中,尋得績效佳績。
基金專家強調,該檔基金成立以來除2016年,每年淨值高點都比前一年更高,淨值逐步向上墊高,表現優異有跡可循,目前以大陸為最大持股國,截至3月底的大陸持股比重為24.1%,相較對應指數加碼十個百分點,主要就是看好政策寬鬆與經濟結構轉型下,大陸中小型股票的投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