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面板收納
作者: 陳文信╱特稿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1月18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陳文信╱特稿】
政府三年多前著手研議以房養老,但遲至今日才準備試行,腳步可謂緩慢,也顯見在國人的質疑聲中,政策制定者多麼小心翼翼。政策擬定固然必須謹慎,但過於瞻前顧後,恐錯失政策推動時機。
正因這只是「可能」的選項,及早試辦更形重要。若運行順利,如何爭取更多資源擴大受惠者,或由政府鼓勵民間銀行接手,都應在試辦後深入評估檢討,提出正式上路的規劃;若效果不彰、窒礙難行,也應及時研商退場機制,讓政府、老人、銀行不淪落至三輸的窘境。
當初政府研議以房養老,是為了照顧一群「窮得只剩下房子」的貧苦老人,他們殷殷期盼新制,如今卻遲遲等不到社會救助。政府有責任盡快解決他們的困境。
以房養老是讓無繼承人的年長者,可選擇將「以後用不到、早晚都要給國家」的房子,先抵押給政府,再由政府委託的銀行每月撥款,等於「將不動產變成動產」,把年輕努力賺錢買的房子,變成年老安享晚年的資產,立意良善。
不過,從執行面來看,每月給付額度要高,才能提升申請者的誘因,但又必須避免政府及銀行承擔過高的財務風險;從制度面來看,如何在顧及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性的前提下,在政府有責任照顧弱勢、或導入商業模式求取老人利益最大值等考量之間取得平衡,都是未來的挑戰。
以房養老不是萬靈丹,只是整個老人照護體系的其中一環。台灣人口結構的老年化已日趨嚴重,前瞻性的老年政策應急起直追。舉以房養老為例,老人就算得以住在原本熟悉的房子,但家裡的設備及條件是否符合老人的生活起居及醫療衛生需求,不無疑慮。
因此,從養護機構、住宅政策、社會保險等,環環相扣的老年政策架構,都是以房養老上路後,政府亟待花更多心力補齊的未竟之功。
中國時報【陳文信╱特稿】
政府三年多前著手研議以房養老,但遲至今日才準備試行,腳步可謂緩慢,也顯見在國人的質疑聲中,政策制定者多麼小心翼翼。政策擬定固然必須謹慎,但過於瞻前顧後,恐錯失政策推動時機。
正因這只是「可能」的選項,及早試辦更形重要。若運行順利,如何爭取更多資源擴大受惠者,或由政府鼓勵民間銀行接手,都應在試辦後深入評估檢討,提出正式上路的規劃;若效果不彰、窒礙難行,也應及時研商退場機制,讓政府、老人、銀行不淪落至三輸的窘境。
當初政府研議以房養老,是為了照顧一群「窮得只剩下房子」的貧苦老人,他們殷殷期盼新制,如今卻遲遲等不到社會救助。政府有責任盡快解決他們的困境。
以房養老是讓無繼承人的年長者,可選擇將「以後用不到、早晚都要給國家」的房子,先抵押給政府,再由政府委託的銀行每月撥款,等於「將不動產變成動產」,把年輕努力賺錢買的房子,變成年老安享晚年的資產,立意良善。
不過,從執行面來看,每月給付額度要高,才能提升申請者的誘因,但又必須避免政府及銀行承擔過高的財務風險;從制度面來看,如何在顧及公共資源分配的公平性的前提下,在政府有責任照顧弱勢、或導入商業模式求取老人利益最大值等考量之間取得平衡,都是未來的挑戰。
以房養老不是萬靈丹,只是整個老人照護體系的其中一環。台灣人口結構的老年化已日趨嚴重,前瞻性的老年政策應急起直追。舉以房養老為例,老人就算得以住在原本熟悉的房子,但家裡的設備及條件是否符合老人的生活起居及醫療衛生需求,不無疑慮。
因此,從養護機構、住宅政策、社會保險等,環環相扣的老年政策架構,都是以房養老上路後,政府亟待花更多心力補齊的未竟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