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面板收納
精華簡文投資客、工業宅、工業地飆漲 賴揆解缺地荒的三大阻礙
台灣工業地囤地、養地現象嚴重,甚至被移作他用,從空拍照可看出彰化溪湖工業區有近半土地沒有廠房,照片中被畫上格線的空地原規劃為「羊葡觀光夜市」,目前也不再營運。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6061
投資客、工業宅、工業地飆漲 賴揆解缺地荒的三大阻礙
Web Only 文 鄧凱元 2017-11-08
立法院給了賴揆諸如罰款、強制拍賣工業地的殺手鐧,來解產業用地不足問題。但走訪工業區卻發現,地價被炒高,甚至已長出豪宅;投資客種樹、劃停車格都能算已開發,這些問題成了賴揆真實大挑戰。
為了解決產業五缺的缺地問題,立法院三讀通過「產創條例」修法,給了行政院長賴清德尚方寶劍,一是政府工業地被廠商閒置逾三年,經兩年輔導期,仍未進行投資,可以罰款;二是若罰款都無效,可採取強制拍賣手段。
問題一:清出土地,卻面臨工業地價格飆漲
法案雖通過,給了賴院長殺手鐧,但工業地的價格,已經回不去了。
住商機構統計,今年及去年前三季總價1億元的工業用地交易,今年交易量跟交易總價都大幅成長,今年交易31件,相較去年15件增加一倍;今年交易總額185億,跟去年119億相比也大幅增55%。
指標性的成交案,動輒破億。如鬍鬚張在五股區,以2.95億買下372坪工業地;坤昌物業以近10億,買下汐止3700坪土地;在台南,嘉里大榮物流也花了6.6億買下10萬坪土地。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說,全台工業區這幾年都在漲,「桃園的工業用地一坪已經賣到20、30萬,中南部一坪也漲了1、2萬,對中小企業是很高的門檻。」
住商不動產新竹經國加盟店店長林文安表示,過去幾年不少企業為了如期交貨,只能選擇買下被墊高售價的工業地擴廠。久而久之,更多人買下高於行情的工業地後,「地價就被鎖定,工業地因此水漲船高。」(延伸閱讀:工業用地三大亂象:天價、囤地、開夜市)
問題二:投資客大舉入侵工業地,養地成為歪風
郎美囡表示,國內工業地投資原本並不熱絡,2011年政府祭出奢侈稅打房,投資資金轉入工業用地,後來隨著設廠的需求,電商與網路購物平台也需要大筆工業地。
此外,也有很多人投資工業用地,期待可以變更用地,把工業地變成建地,這些因素都讓工業地飆漲。
林文安經常幫企業找地,但他發現,雖然號稱缺地,但手上有地沒蓋廠的人也不少。「一位台商回台要投資,我協助找上建設公司尋地,這家公司從北中南,調出5筆大筆的工業地,5塊地雖然所有權人都不一樣,但持有人分別是員工、股東、老闆等、但其實決策者都是同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林文安說。
此外,工業局曾統計了3年以上的閒置用地,有「獵地王」之稱、基進建設負責人顏豐進,其公司在中壢工業區,至少就有18塊土地,是尚未建廠的土地。
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說,以往各地方政府為了賺錢,也要爭取個人「政績」,即使還有閒置用地,仍一窩蜂開發產業園區,完成後又疏於管理,才會有養地的歪風興起。
這樣「投資」型的閒置地,是否有辦法靠法拍,讓工業地活化?林文安表示,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土地上種一棵樹,停一輛車,畫一個停車格,土地都算使用中,」實務認定有待觀察。
問題三:工業地蓋房子,現況不明必須盤實
工業地另一個難題,是被大量的工業宅填滿。但因全台數量眾多,也蓋了房子,各地方政府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在此次修法所涉及的範圍。(延伸閱讀:「消失的工業區」跑去哪了?)
林文安說,隨著台灣的都市擴增,住宅區一直往外圍擴展,因此周遭的工業地,大量被蓋成工業住宅。因為需求增加,在新竹市區的工業宅,價格甚至比鄰近住宅區還要高。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組組長陸信雄說,政府會編列預算,先把現況盤點清楚。未來還要再開發產業園區?王進祥說,政府必須先落實盤點機制。其次,如果還要開發園區,應先確實找到要建廠的企業,並且要求提出建廠規劃,並持續追蹤,否則閒置土地的問題將一再重演。
所以囤地罰款、仍無效才拍賣是有效的方法嗎?前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重信表示,要讓閒置用地釋出,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土地的閒置成本,由中央而非地方開徵「閒置工業用地稅」。否則真走到拍賣階段,若有財產權爭議,恐曠日費時。(責任編輯:賴品潔)
台灣工業地囤地、養地現象嚴重,甚至被移作他用,從空拍照可看出彰化溪湖工業區有近半土地沒有廠房,照片中被畫上格線的空地原規劃為「羊葡觀光夜市」,目前也不再營運。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6061
投資客、工業宅、工業地飆漲 賴揆解缺地荒的三大阻礙
Web Only 文 鄧凱元 2017-11-08
立法院給了賴揆諸如罰款、強制拍賣工業地的殺手鐧,來解產業用地不足問題。但走訪工業區卻發現,地價被炒高,甚至已長出豪宅;投資客種樹、劃停車格都能算已開發,這些問題成了賴揆真實大挑戰。
為了解決產業五缺的缺地問題,立法院三讀通過「產創條例」修法,給了行政院長賴清德尚方寶劍,一是政府工業地被廠商閒置逾三年,經兩年輔導期,仍未進行投資,可以罰款;二是若罰款都無效,可採取強制拍賣手段。
問題一:清出土地,卻面臨工業地價格飆漲
法案雖通過,給了賴院長殺手鐧,但工業地的價格,已經回不去了。
住商機構統計,今年及去年前三季總價1億元的工業用地交易,今年交易量跟交易總價都大幅成長,今年交易31件,相較去年15件增加一倍;今年交易總額185億,跟去年119億相比也大幅增55%。
指標性的成交案,動輒破億。如鬍鬚張在五股區,以2.95億買下372坪工業地;坤昌物業以近10億,買下汐止3700坪土地;在台南,嘉里大榮物流也花了6.6億買下10萬坪土地。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說,全台工業區這幾年都在漲,「桃園的工業用地一坪已經賣到20、30萬,中南部一坪也漲了1、2萬,對中小企業是很高的門檻。」
住商不動產新竹經國加盟店店長林文安表示,過去幾年不少企業為了如期交貨,只能選擇買下被墊高售價的工業地擴廠。久而久之,更多人買下高於行情的工業地後,「地價就被鎖定,工業地因此水漲船高。」(延伸閱讀:工業用地三大亂象:天價、囤地、開夜市)
問題二:投資客大舉入侵工業地,養地成為歪風
郎美囡表示,國內工業地投資原本並不熱絡,2011年政府祭出奢侈稅打房,投資資金轉入工業用地,後來隨著設廠的需求,電商與網路購物平台也需要大筆工業地。
此外,也有很多人投資工業用地,期待可以變更用地,把工業地變成建地,這些因素都讓工業地飆漲。
林文安經常幫企業找地,但他發現,雖然號稱缺地,但手上有地沒蓋廠的人也不少。「一位台商回台要投資,我協助找上建設公司尋地,這家公司從北中南,調出5筆大筆的工業地,5塊地雖然所有權人都不一樣,但持有人分別是員工、股東、老闆等、但其實決策者都是同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林文安說。
此外,工業局曾統計了3年以上的閒置用地,有「獵地王」之稱、基進建設負責人顏豐進,其公司在中壢工業區,至少就有18塊土地,是尚未建廠的土地。
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王進祥說,以往各地方政府為了賺錢,也要爭取個人「政績」,即使還有閒置用地,仍一窩蜂開發產業園區,完成後又疏於管理,才會有養地的歪風興起。
這樣「投資」型的閒置地,是否有辦法靠法拍,讓工業地活化?林文安表示,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土地上種一棵樹,停一輛車,畫一個停車格,土地都算使用中,」實務認定有待觀察。
問題三:工業地蓋房子,現況不明必須盤實
工業地另一個難題,是被大量的工業宅填滿。但因全台數量眾多,也蓋了房子,各地方政府多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在此次修法所涉及的範圍。(延伸閱讀:「消失的工業區」跑去哪了?)
林文安說,隨著台灣的都市擴增,住宅區一直往外圍擴展,因此周遭的工業地,大量被蓋成工業住宅。因為需求增加,在新竹市區的工業宅,價格甚至比鄰近住宅區還要高。
對此,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組組長陸信雄說,政府會編列預算,先把現況盤點清楚。未來還要再開發產業園區?王進祥說,政府必須先落實盤點機制。其次,如果還要開發園區,應先確實找到要建廠的企業,並且要求提出建廠規劃,並持續追蹤,否則閒置土地的問題將一再重演。
所以囤地罰款、仍無效才拍賣是有效的方法嗎?前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重信表示,要讓閒置用地釋出,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土地的閒置成本,由中央而非地方開徵「閒置工業用地稅」。否則真走到拍賣階段,若有財產權爭議,恐曠日費時。(責任編輯:賴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