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5 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回首頁 | 到今日 | 到本月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

降膽固醇有訣竅 3招控三酸甘油酯                          

2016/9/2 上午 09:39:22發表      點閱: 819    推荐 :317                          


 

內容面板收納
作者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12月5日 下午4:30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常春月刊】吃對食物、吃對油脂、調整飲食順序,不節食、不忌口,就能輕鬆降膽固醇!雖然降低膽固醇不能完全只靠飲食控制,但飲食有方,對想要降低膽固醇的人來說,是重要的關鍵。


林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沛?指出,膽固醇從食物來源,占不到35%,其餘大多由人體自行產生,其中,肝臟製造約占50%、腸道製造約占15%, 而膽固醇不全然都是不好的,對身體有一定的功能,除了是建構細胞膜框架的材料,還負責脂溶性維生素的運輸以及維生素D、類固醇激素與膽酸的合成。
飲食控管三酸甘油酯較容易
不同於膽固醇大部分是從自體產生,回流肝臟會變成極低密度膽固醇的「三酸甘油酯」,其主要來源則大多是「吃進」體內。台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羅佳琳說,即使飲食沒有半滴膽固醇,身體仍會自行合成,約占7成以上,而任何人吃了食物後,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就會上升,食物消化變成脂肪酸,若是沒有立刻去活動使用掉,就會被脂肪細胞儲存起來,當腹部、臀部、手臂等各部位都存滿了,就會轉存到肝臟,因此,三酸甘油酯高的患者,通常還會合併有脂肪肝的問題。
三酸甘油酯過高,不只是吃得太油,羅佳琳表示,吃進過多甜食、澱粉、水果等轉變為醣類,三酸甘油酯就會上升很快,不過,只要減少飲食攝取,並藉運動增加消耗,通常也下降得很快,這也就是為什麼酗酒者最為典型,只要戒掉屬於高濃度醣類的酒,三酸甘油酯就會下降得很快。
藉由飲食控制加上運動來降低膽固醇,效果並不像降三酸甘油酯那般良好,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表示,飲食控制加上運動,膽固醇平均只能下降8%左右,服用降膽固醇藥物,則平均可下降約40%∼50%;雖然飲食及運動控管效率不高,但其加成效果仍不可忽視,建議想要降低膽固醇的民眾,最好要遵循減少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少碰高熱量的食物及多運動這三大原則。
【調控飲食3法】
方法1/吃好油,烹調有道
避免膽固醇偏高,應攝取哪些好油脂?林沛?表示,油脂的攝取總量,每日以不超過飲食的30%為宜,根據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NCEP)建議,每人每天最好攝取10%∼15%以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10%以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7%∼10%以下的飽和脂肪酸(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宜控制在7%以下)。
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堅果類等,有助於清除與降低壞膽固醇,但缺點是油脂本身不穩定,發煙點低,遇高溫容易劣變產生自由基與癌化前趨物質,油脂發煙點如果低於180∼200℃,烹調方式不宜用來高溫煎或炸,如炸肉、煎魚,長時間下來會造成慢性傷害。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葵花油,可用於取代動物性飽和脂肪酸,但比例也不宜過多,雖然它具有降低壞膽固醇的作用,但是好膽固醇也同時會被降低;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牛、豬、雞油等,雖然比較穩定,用於煎、炸較不易劣變,但大多膽固醇含量高,會導致體內壞膽固醇增加,不宜多吃。
想要減少油脂量的攝取,林沛?建議,烹調時宜採用蒸、煮、燉、涼拌方式,或自己以健康天然食材製作滷汁,如此油脂攝取量降低了,飽和脂肪的攝取比例也會降低。
方法2/多吃膳食纖維很重要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羅佳琳表示,根據政府的建議量,國人每天應攝取15公克的膳食纖維,但台灣人飲食中平均纖維量只有7∼8公克左右,普遍未能達到標準。
林沛?指出,根據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NCEP)建議,每個人每天至少應吃5∼10公克水溶性纖維,以便將腸道中的膽酸包覆,從糞便中排出,身體的膽酸不足,便會啟動回饋利用機制,將膽固醇轉化合成為膽酸以彌補不足,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
方法3/別碰反式脂肪、少吃高膽固醇食物
想要避免膽固醇升高,除了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要少吃,更要小心反式脂肪。林沛?指出,植物油經氫化使油脂穩定、安定、可保存較久,但氫化的過程會產生反式脂肪,吃多了會使壞膽固醇升高,像是甜食中常見的鮮奶油、酥油、人造奶油、奶精等,都是反式脂肪偏高的食物,吃多了只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膽固醇高的人,真的不能吃蛋嗎?林沛?建議,最好每星期控制在2∼3顆以內。一般沒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每日膽固醇的攝取量建議應在300毫克以內,以雞蛋為例,1顆雞蛋重量大約在60∼70克之間,換算起來相當於含有250∼270毫克的膽固醇,還在建議範圍內。不過,她提醒民眾,如果平日早餐已吃了蛋餅,午餐又吃番茄蛋炒飯,晚上還再吃荷包蛋,那可就一定超量了。
燕麥是降膽固醇聖品,吃太多讓三酸甘油酯上升屬於五穀根莖類的燕麥,確實對於降低膽固醇有所幫助,但超量食用反而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升高,對血脂造成負面影響。
林沛?表示,燕麥含有β葡萄聚醣以及水溶性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但有些人為求加速降膽固醇的效果,除了三正餐之外,連點心都以燕麥片為主,導致一整天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偏高,在飲食比例中超過75%∼85%,導致血糖問題,雖降了膽固醇,卻讓另一種中性脂肪「三酸甘油酯」變高。
食用燕麥片,建議可以一天一餐以燕麥片代替五穀根莖類主食,或是三餐將燕麥與五穀米混合替代白米飯當作主食,維持每日澱粉、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55%∼65%,才是正確食用燕麥的方法。
喝適量紅酒可護心?
有研究顯示,紅酒中含多酚類,經動物實驗證實,對動脈粥狀硬化有幫助,但尚未見人體實驗成效,因此,並不鼓勵原本沒有喝酒的人開始喝紅酒護心。
不過,針對習慣每日飲酒的人,為避免飲酒過量反而影響心血管健康,林沛?建議,男性每天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以1個酒精當量以內為原則。所謂酒精當量,以含酒精濃度10%∼15%的紅酒來換算,1個酒精當量約為150c.c.;含酒精濃度4%左右的啤酒,1個酒精當量約為370c.c.;酒精濃度達40%的烈酒則1個酒精當量約為40c.c.。

撰文:Donna 鳴謝:曾文和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醫.藥.人》 第 126 期

不少人都有個煩惱,就是努力降低了膽固醇,但三酸甘油酯卻無論如何努力都高踞不下。

  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一樣,都是人體中的脂質,是人體的能量來源之一。脂質不能溶於水,在血液中要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可溶性的脂蛋白,再輸送到各器官組織。

男性較多見
  三酸甘油酯高是很普遍的情況,在普通人口中,50歲以下女性的膽固醇量會比男性稍高,而50歲以後,男性三酸甘油酯增加的百分率則比女性高。因為三酸甘油酯與食物直接相關,男性通常較易有中央肥胖及較好酒,再加上作息不定及工作壓力,日積月累下來,便會超越女性。
  三酸甘油酯是一種備用脂肪,雖然必須要有,但太多則無益。我們可透過生活習慣改善三酸甘油酯值,只要少吃一點,尤其醣分食物,在餐後多點活動消耗剩餘脂肪,三酸甘油酯便可減低,不一定要服藥治療。

第一大忌 ── 糖
  常聽人說,吃糖太多小心糖尿病。這句話其實並不科學,但也不是完全沒根據。糖有很多種,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這些糖類分成單醣和多醣,作為普通讀者很難分辨哪種糖會較有益。原則上,無論哪種糖都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都有機會升高血脂。有些人不吃甜,但卻吃很多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又稱為醣類,包括水果、麵包、馬鈴薯、白米等等,是生物常見的能量來源,吃多了三酸甘油酯一樣升高。除了少吃糖,還要留意食物的升糖指數。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代表碳水化合物被人體消化及吸收的速度,愈容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亦愈高,單醣類不須消化便可吸收,雙醣的消化步驟簡單,皆可令人體的血糖快速升高,胰臟及肝臟來不及把血糖分解,就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
  選擇食物除了要注意數量(不多吃),也要講究質量。我們日常生活總會接觸碳水化合物,亦即是不能不吃醣,應選擇多醣類,纖維較高而升糖指數較低的,例如吃粗麥麵包而不吃白麵包、吃糙米少吃白米,少喝酒,不要吃太甜的生果,再加上定時運動,就可避免貯存過多能量了。
  推荐分享 推薦本文到Twitter推特去! 推薦本文到Plurk噗浪去! 推荐本文到 facebook臉書   
 

我要評論

標題
暱稱
郵件
內容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