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面板收納
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女癌症,根據統計顯示:子宮頸癌發生率的排名為女性癌症第一位,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有可能發生子宮頸癌,但以25歲到45歲的婦女最為常見。死亡率的排名則為女性癌症的第四位,死亡人數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4%。
子宮頸的功能
子宮位於女性之腹部,是一個介於膀胱和直腸之間,中空的器官。子宮頸位於子宮的下半部的一個較窄的部份即為子宮頸,子宮頸的開口通到女性陰道。它的功能是月經流出的通道也是陰道微生物及空氣進入女性子宮的屏障,另外也還能抵擋性交時受到的刺激引起炎症反應。
子宮頸癌的成因
女性子宮頸的細胞可能因長期受到刺激或感染而發生一連串的炎症反應;正常健康的子宮頸細胞會因此而變得異常增生,而就有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子宮頸癌的成因目前被發現可能藉由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簡稱HPV)而轉變為子宮頸癌細胞。患得HPV感染的機會較高的女性,相對的也較易得到子宮頸癌。至於同一性伴侶,其性生活的頻率並不影響子宮頸癌發病的機率。
子宮頸癌可能發生的原因包括:
1. 性生活:最常見的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原因是〝不當的性生活〞。報告指出沒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幾乎不會產生子宮頸癌,而愈早有不當的性生活,往後便愈容易產生子宮頸癌。而在性伴侶方面,女性若有2個以上的男性伴侶,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有顯著的增加。
2. 年齡:35∼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
3. 性病感染:性病的感染,通常代表性生活較複雜,相對的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會較高。
4. 子宮頸發炎:若有長期子宮頸的損傷、破皮、糜爛、發炎,都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
5. 吸煙:抽煙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一為抽菸會減少身體免疫力而使子宮頸癌細胞加速發展,另一為抽菸本身產生一些物質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6. 社會與種族:子宮頸癌本身與種族並沒有太大的關聯。一般通常認為社會與經濟地位較低的女性較易得到子宮頸癌,但其真正的因素應該是較早有性經驗,與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本身並沒有直接的相關聯性。
7. 女性荷爾蒙:有些學者認為黃體素(女性的一種荷爾蒙)會改變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穩定性,而容易發生不正常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人體的免疫力被認為是子宮頸癌成因的獨立因素。一些報告指出在使用抑制免疫藥物(Immuno-suppressant)的病人-其得到子宮頸癌比率約是一般人的十倍。在愛滋病患或帶原者以及尿毒病患中,罹患子宮頸癌和癌症前期的比率都有顯著的增加。避孕藥的使用-去除一些其他因素(如性生活的形式、對象等)避孕藥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機率。另外精液本身不會刺激子宮頸產生子宮頸癌。在一些早期沒有對照組的報告中提到猶太人因有割禮而其婦女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較低,認為包皮過長會影響到子宮頸癌的機率。但在一些較現代有對照組的報告中都認為若把其它因素去除,包皮是否過長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子宮頸癌的症狀
子宮頸癌患者常常是沒有症狀的。通常要到變成了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時症狀才會顯示出來。大部份最常見的症狀是性交後出血,陰道不正常的出血,以及惡臭的陰道分泌物。子宮頸細胞異常增生和早期子宮頸癌可藉子宮頸抹片檢查和骨盆腔檢查偵測出來,但如果子宮頸癌侵犯到子宮旁臨近的正常組織和骨盆腔壁的神經時,則會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疼痛、及因尿路阻塞(可能是腫瘤壓迫輸尿管)而造成腎盂積水的現象。
「子宮頸抹片檢查」這幾個字你一定聽過不少,沒錯就是由蕭薔所代言的六分鐘護一生的廣告,子宮頸抹片檢查又名帕氏抹片檢查,主要針對30歲或已經有性行為的婦女進行檢查,但是依據最新的方針,子宮頸癌篩檢應該在婦女開始有性行動後三年就開始,但是超過21歲即可開始。
子宮頸癌篩檢應該用傳統的抹片每一年做一次,或者是液態薄層細胞學檢驗每兩年做一次,大於30歲以後,若是連續三次結果是正常的,可以每二到三年再做篩檢。 若有某些危險因子,例如過去有子宮頸癌的病史、曾在胚胎時期暴露在DES藥物的風險、或者免疫系統不全的病人(例如愛滋病),還是要做更頻繁的篩檢。
超過70歲以上若有連續三次以上結果是正常的,同時最後10年沒有常發現,就可以停止篩檢,一般子宮切除術(包括子宮頸)後是不需要篩檢的,除非原先是針對子宮頸癌或癌前期病變做治療。若仍保有子宮頸的話,仍應篩檢到70歲。
《子宮頸抹片檢查》
為什麼要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呢?其實這是因為子宮頸癌與性行為有較高的關係,我們在之前也提過,子宮頸癌在初期時並不會有症狀,但是子宮頸的細胞會出現變化,或是有人類乳突病毒的存在,這個時候只要我們能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取樣的結果便可以讓我們提早發現有變化的細胞,早期發現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已推行將近50年,在人類防癌的醫學史上,可以說是最成功最有效率的方法,在北歐、北美有效的大量推行抹片後,使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降低70%以上,而如此顯著的成果,也就是目前政府大力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原因。
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並不可怕,醫生主要是取用子宮頸所掉落的細胞,不需要進行手術,也不需要進行麻醉,只要用一跟小小的棒子取用即可,短短的幾分鐘就可以完成檢查,幾乎不會有感覺,經過細胞檢驗之後,若出現異常,便需要再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包括陰道鏡檢查(colposcopy)及子宮頸錐形切片(Knife, LEEP: Loop Electr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Laser)、分段式子宮內膜搔刮取樣(Fractional D&C)等,以求更確實的診斷。
雖然子宮頸癌好發於30歲以上的女性,但是目前因為性經驗提早、性觀念開放,患者的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也許你還沒有到那個年齡,但是卻已經有豐富的性經驗,那麼就找個時間到婦產科去做個檢查吧!只要短短的六分鐘,就可以預防子宮頸癌,何樂而不為?
除了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外,平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行房時注意局部清潔,於月經期、產褥期避免性交,另外結婚年齡也不宜太早,因未成年時子宮頸上皮細胞尚未成熟,如受 外來的刺激易使細胞發生變化,故不遺宜太早結婚。
另外也建議性生活與對象應該單純,避免婚外性行為,特殊職業婦女應特別注意定期檢查,避免多產或多次人工流產,如有婦科疾病應及早治療,有性行為及停經婦女每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的功能
子宮位於女性之腹部,是一個介於膀胱和直腸之間,中空的器官。子宮頸位於子宮的下半部的一個較窄的部份即為子宮頸,子宮頸的開口通到女性陰道。它的功能是月經流出的通道也是陰道微生物及空氣進入女性子宮的屏障,另外也還能抵擋性交時受到的刺激引起炎症反應。
子宮頸癌的成因
女性子宮頸的細胞可能因長期受到刺激或感染而發生一連串的炎症反應;正常健康的子宮頸細胞會因此而變得異常增生,而就有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子宮頸癌的成因目前被發現可能藉由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簡稱HPV)而轉變為子宮頸癌細胞。患得HPV感染的機會較高的女性,相對的也較易得到子宮頸癌。至於同一性伴侶,其性生活的頻率並不影響子宮頸癌發病的機率。
子宮頸癌可能發生的原因包括:
1. 性生活:最常見的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原因是〝不當的性生活〞。報告指出沒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幾乎不會產生子宮頸癌,而愈早有不當的性生活,往後便愈容易產生子宮頸癌。而在性伴侶方面,女性若有2個以上的男性伴侶,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有顯著的增加。
2. 年齡:35∼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
3. 性病感染:性病的感染,通常代表性生活較複雜,相對的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會較高。
4. 子宮頸發炎:若有長期子宮頸的損傷、破皮、糜爛、發炎,都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
5. 吸煙:抽煙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一為抽菸會減少身體免疫力而使子宮頸癌細胞加速發展,另一為抽菸本身產生一些物質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6. 社會與種族:子宮頸癌本身與種族並沒有太大的關聯。一般通常認為社會與經濟地位較低的女性較易得到子宮頸癌,但其真正的因素應該是較早有性經驗,與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本身並沒有直接的相關聯性。
7. 女性荷爾蒙:有些學者認為黃體素(女性的一種荷爾蒙)會改變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穩定性,而容易發生不正常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人體的免疫力被認為是子宮頸癌成因的獨立因素。一些報告指出在使用抑制免疫藥物(Immuno-suppressant)的病人-其得到子宮頸癌比率約是一般人的十倍。在愛滋病患或帶原者以及尿毒病患中,罹患子宮頸癌和癌症前期的比率都有顯著的增加。避孕藥的使用-去除一些其他因素(如性生活的形式、對象等)避孕藥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機率。另外精液本身不會刺激子宮頸產生子宮頸癌。在一些早期沒有對照組的報告中提到猶太人因有割禮而其婦女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較低,認為包皮過長會影響到子宮頸癌的機率。但在一些較現代有對照組的報告中都認為若把其它因素去除,包皮是否過長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子宮頸癌的症狀
子宮頸癌患者常常是沒有症狀的。通常要到變成了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時症狀才會顯示出來。大部份最常見的症狀是性交後出血,陰道不正常的出血,以及惡臭的陰道分泌物。子宮頸細胞異常增生和早期子宮頸癌可藉子宮頸抹片檢查和骨盆腔檢查偵測出來,但如果子宮頸癌侵犯到子宮旁臨近的正常組織和骨盆腔壁的神經時,則會有坐骨神經痛、下腹疼痛、及因尿路阻塞(可能是腫瘤壓迫輸尿管)而造成腎盂積水的現象。
「子宮頸抹片檢查」這幾個字你一定聽過不少,沒錯就是由蕭薔所代言的六分鐘護一生的廣告,子宮頸抹片檢查又名帕氏抹片檢查,主要針對30歲或已經有性行為的婦女進行檢查,但是依據最新的方針,子宮頸癌篩檢應該在婦女開始有性行動後三年就開始,但是超過21歲即可開始。
子宮頸癌篩檢應該用傳統的抹片每一年做一次,或者是液態薄層細胞學檢驗每兩年做一次,大於30歲以後,若是連續三次結果是正常的,可以每二到三年再做篩檢。 若有某些危險因子,例如過去有子宮頸癌的病史、曾在胚胎時期暴露在DES藥物的風險、或者免疫系統不全的病人(例如愛滋病),還是要做更頻繁的篩檢。
超過70歲以上若有連續三次以上結果是正常的,同時最後10年沒有常發現,就可以停止篩檢,一般子宮切除術(包括子宮頸)後是不需要篩檢的,除非原先是針對子宮頸癌或癌前期病變做治療。若仍保有子宮頸的話,仍應篩檢到70歲。
《子宮頸抹片檢查》
為什麼要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呢?其實這是因為子宮頸癌與性行為有較高的關係,我們在之前也提過,子宮頸癌在初期時並不會有症狀,但是子宮頸的細胞會出現變化,或是有人類乳突病毒的存在,這個時候只要我們能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取樣的結果便可以讓我們提早發現有變化的細胞,早期發現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已推行將近50年,在人類防癌的醫學史上,可以說是最成功最有效率的方法,在北歐、北美有效的大量推行抹片後,使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降低70%以上,而如此顯著的成果,也就是目前政府大力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原因。
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並不可怕,醫生主要是取用子宮頸所掉落的細胞,不需要進行手術,也不需要進行麻醉,只要用一跟小小的棒子取用即可,短短的幾分鐘就可以完成檢查,幾乎不會有感覺,經過細胞檢驗之後,若出現異常,便需要再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包括陰道鏡檢查(colposcopy)及子宮頸錐形切片(Knife, LEEP: Loop Electr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Laser)、分段式子宮內膜搔刮取樣(Fractional D&C)等,以求更確實的診斷。
雖然子宮頸癌好發於30歲以上的女性,但是目前因為性經驗提早、性觀念開放,患者的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也許你還沒有到那個年齡,但是卻已經有豐富的性經驗,那麼就找個時間到婦產科去做個檢查吧!只要短短的六分鐘,就可以預防子宮頸癌,何樂而不為?
除了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外,平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行房時注意局部清潔,於月經期、產褥期避免性交,另外結婚年齡也不宜太早,因未成年時子宮頸上皮細胞尚未成熟,如受 外來的刺激易使細胞發生變化,故不遺宜太早結婚。
另外也建議性生活與對象應該單純,避免婚外性行為,特殊職業婦女應特別注意定期檢查,避免多產或多次人工流產,如有婦科疾病應及早治療,有性行為及停經婦女每年至少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