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5 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回首頁 | 到今日 | 到本月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

欠稅、欠債小心踏不出國門!                          

2019/12/1 下午 11:05:39發表      點閱: 3198    推荐 :453                          


 

內容面板收納

有個生意人興高采烈帶著家人到機場,準備到泰國度假,結果莫名奇妙被擋下來,出不了關。他垂頭喪氣地走著,在大廳撞見認識的朋友,聊起來才知道,對方也遇到一樣的情況,同病相憐,他們都因為個人欠稅或公司拖欠勞保費幾十萬元而被限制出境。

也有另一個富家子弟,喜歡到處遊山玩水,但最近朋友發現,他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出國玩,而且邀他出國也不去,每次拒絕的理由都不一樣,頗是奇怪。後來,朋友才去問他是不是被限制出境?果然,答案是肯定的。

某公司財務長這陣子想出國探望妻兒卻又怕出國,原因是檢調辦了一些案子,風聲鶴唳,也正在調查他私自不法調度公司資金的事,使他猶疑不定,最後詢問律師朋友:到底多少金額才不會被限制出境?律師回答,是不是會被限制出境,要看案情,也與事證有關,和犯罪金額沒有必然關係。聽到這兒,財務長解開心中疑惑,但仍然忐忑不安…。

「限制出境」由「限制住居」而來,被「限制住居」的人自然也就被「限制出境」。現今法律,有多軌道的限制出境,包括大家最熟知的,在檢察官偵辦或法官審理刑事案件期間,被告會被檢察官或法官限制出境。

其次是欠稅,依稅捐稽徵法第34條規定,個人欠稅在50萬元以上、營利事業100萬元以上,欠稅的本人或營利事業的負責人就會被限制出境。
再者,像積欠財稅、健保、罰鍰(如汽機車違規罰單、廢棄物罰單、空氣或水汙染罰單等)、費用(如勞保費、汽車燃料費等)這四類,依行政執行法第17條,當事人會被限制出境。

有私人債務但欠錢不還的人,也可能被限制出境,比如有還錢能力卻故意不還、逃匿或拒絕調查等,依強制執行法第22條,將被限制出境。還有,積欠卡債的卡奴,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規定,聲請清算之後,法院也會通知入出境管理局,限制他們出境。

其他像通緝犯、役男、未執行的人犯和叛亂者等特殊身分的人,依出入國及移民法第67條,也要被限制出境。

一般人為避免突然無法出國,平時就該把該繳的錢繳一繳,像各種帳單、法院開庭通知等,拖著不管就誤事;也要留心自己有沒有拒絕調查的情況。
萬一被限制出境了,該怎麼辦?刑事案件被告可提出具體、詳細、正當的理由,請求檢察官或法院解除,近年來已經有很多聲請獲准的案件,理由大部分是出國考察業務、招商或參加重要會議等。

至於欠稅,不論是正常繳稅階段或移送執行之後,欠稅者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趕快繳清稅款,或者提供具體擔保,就能解除限制出境的禁令。
有人質疑,他欠稅只有20萬元,憑什麼要被限制出境?其實,行政執行署經多方了解,知道他開名車、住豪宅、穿華衣,甚至經常出國旅行,當然是故意欠稅不繳,也提出事證,所以即使他欠稅未達法定金額,也可以對他做出限制出境的處分。

限制出境處分,主要希望達到行政目的,一方面適當落實公權力;但也會影響民眾的權益,所以不管檢察署、法院、行政執行署或稅捐單位,基本上都得謹慎衡量,考慮比例原則,也自有分寸。
  推荐分享 推薦本文到Twitter推特去! 推薦本文到Plurk噗浪去! 推荐本文到 facebook臉書   
 

我要評論

標題
暱稱
郵件
內容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