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5 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回首頁 | 到今日 | 到本月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

大法官解釋文: 勞動基準法第八十四條之一有關勞雇雙方……                          

2019/6/24 下午 04:25:38發表      點閱: 2297    推荐 :386                          


 

內容面板收納
大法官解釋
發文單位:司法院
解釋字號:釋字第 726 號
解釋日期:民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資料來源:司法院
司法周刊 第 1723 期 1 版
司法院公報 第 57 卷 2 期 1-62 頁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三十三)(104年9月版)第 537-631 頁
法令月刊 第 66 卷 1 期 134-136 頁
相關法條:
中華民國憲法 第 15、22、153 條
行政訴訟法 第 235、243 條
憲法訴訟法 第 7、8 條
地方制度法 第 2 條
民法 第 71、111、205、757、758、761 條
廢國民住宅條例 第 12、13 條
金融機構合併法 第 5 條
國有財產法 第 42 條
公平交易法 第 11、13 條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第 92 條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第 15、16 條
工會法 第 5 條
團體協約法 第 3、12 條
勞動基準法 第 1、2、3、13、20、21、24、30、30-1、32、36、37、39、41、49、70、77、79、84-1 條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 第 7、20-1、50-1、50-2 條
解釋文:    勞動基準法第八十四條之一有關勞雇雙方對於工作時間、例假、休假
、女性夜間工作有另行約定時,應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備之規定,係強制
規定,如未經當地主管機關核備,該約定尚不得排除同法第三十條、第三
十二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及第四十九條規定之限制,除可發生公
法上不利於雇主之效果外,如發生民事爭議,法院自應於具體個案,就工
作時間等事項另行約定而未經核備者,本於落實保護勞工權益之立法目的
,依上開第三十條等規定予以調整,並依同法第二十四條、第三十九條規
定計付工資。
理 由 書:    勞動基準法(下稱本法)第八十四條之一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核
          定公告之下列工作者,得由勞雇雙方另行約定,工作時間、例假、休假、
          女性夜間工作,並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備,不受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
          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四十九條規定之限制。一、監督、管理人員
          或責任制專業人員。二、監視性或間歇性之工作。三、其他性質特殊之工
          作。(第一項)前項約定應以書面為之,並應參考本法所定之基準且不得
          損及勞工之健康及福祉。(第二項)」(下稱系爭規定)係為因應部分性
          質特殊工作之需要,在法定條件下,給予雇主與特定勞工合理協商工作時
          間等之彈性,而於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增訂公布。
              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八六六號民事判決認為,經中央主管
          機關核定公告得適用系爭規定之工作,其由勞雇雙方所為,有關每日正常
          工作時間、每月基本服勤時數、加班時數及加班費費率計算方式之另行約
          定,依系爭規定,並非無效,不因未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備,有違行政管
          理規定,而有不同。綜合該判決整體意旨,勞雇雙方之另行約定,雖未經
          當地主管機關核備,仍有規範勞動關係之效力,從而可排除本法第三十條
          、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及第四十九條規定(下合稱第三
          十條等規定)之限制。惟最高行政法院一○○年度判字第二二六號判決則
          認為,系爭規定明定須在「勞雇雙方另行約定」並「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
          備」二項要件具備下,始不受本法第三十條等規定之限制。循其見解,勞
          雇雙方之另行約定,如未經當地主管機關核備,其勞動關係仍應受本法第
          三十條等規定之限制。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度裁字第四○○號裁定亦持
          相同見解。是最高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二不同審判系統之終審法院間,就
          勞雇雙方依系爭規定所為之另行約定,如未經當地主管機關核備,效力是
          否受影響及其影響程度為何,發生見解之歧異。
              憲法第十五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
          」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國家為改良勞工及農民之生活,增進其生產技
          能,應制定保護勞工及農民之法律,實施保護勞工及農民之政策。(第一
          項)婦女兒童從事勞動者,應按其年齡及身體狀態,予以特別之保護。(
          第二項)」基於上開意旨,本法乃以保障勞工權益,加強勞雇關係,促進
          社會與經濟發展為目的,規定關於工資、工作時間、休息、休假、退休、
          職業災害補償等勞工勞動條件之最低標準。雇主固得依事業性質及勞動態
          樣與勞工另行約定勞動條件,但仍不得低於本法所定之最低標準(本院釋
          字第四九四號、第五七八號解釋參照)。衡酌本法之立法目的並考量其規
          範體例,除就勞動關係所涉及之相關事項規定外,尚課予雇主一定作為及
          不作為義務,於違反特定義務時亦有相關罰則,賦予一定之公法效果,其
          規範具有強制之性質,以實現保護勞工之目的(本法第一條規定參照)。
          而工作時間、例假、休假、女性夜間工作(下稱工作時間等事項)乃勞動
          關係之核心問題,影響勞工之健康及福祉甚鉅,故透過本法第三十條等規
          定予以規範,並以此標準作為法律保障之最低限度,除本法有特別規定外
          ,自不容勞雇雙方以契約自由為由規避之。
              惟社會不斷變遷,經濟活動愈趨複雜多樣,各種工作之性質、內容與
          提供方式差異甚大,此所以立法者特就相關最低條件為相應之不同規範。
          為因應特殊工作類別之需要,系爭規定乃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公告之特
          殊工作者,容許勞雇雙方就其工作時間等事項另行約定,經當地主管機關
          核備,排除本法第三十條等規定之限制。中央主管機關之公告與地方主管
          機關之核備等要件,係為落實勞工權益之保障,避免特殊工作之範圍及勞
          雇雙方之約定恣意浮濫。故對於業經核定公告之特殊工作,如勞雇雙方之
          約定未依法完成核備程序即開始履行,除可發生公法上不利於雇主之效果
          外,其約定之民事效力是否亦受影響,自應基於前述憲法保護勞工之意旨
          、系爭規定避免恣意浮濫及落實保護勞工權益之目的而為判斷。
              民法第七十一條規定:「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
          。但其規定並不以之為無效者,不在此限。」係在平衡國家管制與私法自
          治之原則。在探究法規範是否屬本條之強制規定及違反該強制規定之效力
          時,自須考量國家管制之目的與內容。勞雇雙方就其另行約定依系爭規定
          報請核備,雖屬行政上之程序,然因工時之延長影響勞工之健康及福祉甚
          鉅,且因相同性質之工作,在不同地區,仍可能存在實質重大之差異,而
          有由當地主管機關審慎逐案核實之必要。又勞方在談判中通常居於弱勢之
          地位,可能受到不當影響之情形,亦可藉此防杜。系爭規定要求就勞雇雙
          方之另行約定報請核備,其管制既係直接規制勞動關係內涵,且其管制之
          內容又非僅單純要求提供勞雇雙方約定之內容備查,自應認其規定有直接
          干預勞動關係之民事效力。否則,如認為其核備僅發生公法上不利於雇主
          之效果,系爭規定之前揭目的將無法落實;且將與民法第七十一條平衡國
          家管制與私法自治之原則不符。故系爭規定中「並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備
          」之要件,應為民法第七十一條所稱之強制規定。而由於勞雇雙方有關工
          作時間等事項之另行約定可能甚為複雜,並兼含有利及不利於勞方之內涵
          ,依民法第七十一條及本法第一條規定之整體意旨,實無從僅以勞雇雙方
          之另行約定未經核備為由,逕認該另行約定為無效。系爭規定既稱:「…
          …得由勞雇雙方另行約定……,並報請當地主管機關核備,不受……規定
          之限制」,亦即如另行約定未經當地主管機關核備,尚不得排除本法第三
          十條等規定之限制。故如發生民事爭議,法院自應於具體個案,就工作時
          間等事項另行約定而未經核備者,本於落實保護勞工權益之立法目的,依
          本法第三十條等規定予以調整,並依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三十九條規定計
          付工資。
              關於聲請人認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八六六號民事判決與本
          院釋字第四九四號解釋理由書表示之見解有異,而聲請統一解釋部分,按
          本院大法官解釋有拘束全國各機關及人民之效力(本院釋字第一八五號解
          釋參照);故如法院見解與本院大法官解釋有異,自應以本院解釋為準。
          此部分之聲請,核與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七條第一項第二款之要件
          不符,依同條第三項規定,應不受理。

                                            大法官會議主席  大法官  賴浩敏
                                                            大法官  蘇永欽
                                                                    林錫堯
                                                                    池啟明
                                                                    李震山
                                                                    蔡清遊
                                                                    黃茂榮
                                                                    陳  敏
                                                                    葉百修
                                                                    陳春生
                                                                    陳新民
                                                                    陳碧玉
                                                                    黃璽君
                                                                    湯德宗
  推荐分享 推薦本文到Twitter推特去! 推薦本文到Plurk噗浪去! 推荐本文到 facebook臉書   
 

我要評論

標題
暱稱
郵件
內容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