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5 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回首頁 | 到今日 | 到本月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

擅自在頂樓加篕建物 法院判拆                           

2017/11/17 下午 07:17:06發表      點閱: 4076    推荐 :466                          


 

內容面板收納
(101/07/19)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01年度訴字第610號


原   告 李茂生
訴訟代理人 蔡祥銘律師
      蔡晉祐律師
被   告 郭大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01 年6 月13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高雄市○○區○○段四九○地號土地上即門牌號碼
高雄市○○區○○路一百九十一號「總贏大樓」十樓頂樓平台上
之二層樓如附圖所示之增建物拆除,並將該屋頂平台返還原告及
其他共有人全體。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坐落高雄市○○區○○段490 地號土地上建物,
    即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191 號之「總贏大樓」,為
    地上10層、地下2 層之公寓大廈。而伊及配偶即訴外人李沈
    秀良,於民國97、98年間因拍賣、夫妻贈與等原因,取得「
    總贏大樓」地下1 樓、地上1 、2 樓之區分所有權。然被告
    前於95、96年間,未經「總贏大樓」全體區分所有權人之同
    意,於「總贏大樓」10樓頂樓平台上方,增建如附圖所示之
    2 層違章建築(增建物第1 層屋內樓地板面積123.39平方公
    尺;增建物第2 層屋內樓地板面積45.81 平方公尺;屋外露
    台樓地板面積45.63 平方公尺,下合稱系爭頂樓增建物)據
    為己用,並於系爭頂樓增建物內,設置佛堂供奉神明及自家
    祖先牌位。被告上開行為,已侵害伊及其他區分所有權人對
    「總贏大樓」之權利;又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7 條第3
    款之規定,「總贏大樓」頂樓不得約定作為專用部分,縱認
    「總贏大樓」區分所有權人曾決議同意被告於「總贏大樓」
    頂樓設置佛堂並供奉自家祖先,該決議亦因違反上開強制規
    定而無效。為此,爰依民法第184 條、第767 條、第821 條
    及第213 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請求:被告應將
    系爭頂樓增建物拆除,並將「總贏大樓」10樓屋頂平台返還
    伊及其他共有人。
二、被告則以:「總贏大樓」地下1 樓、地上1 、2 樓、地上5
    至10樓建物,原分別為訴外人林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下稱
    林公司)、統如意國際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統如意公
    司)、陳重武及李玉川所有。伊與其子即訴外人郭聖皇,則
    為林公司及統如意公司之負責人或股東;且陳重武、李玉
    川所有之建物,亦係伊與郭聖皇共同出資購買,僅借名登記
    於其等名下,故伊與郭聖皇實為「總贏大樓」地下1 樓、地
    上1 、2 樓、地上5 至10樓建物之區分所有權人。而系爭頂
    樓增建物,乃95年間經區分所有權人同意增設作為管理委員
    會會議室及衛生設備空間,並同意以系爭頂樓增建物1/10作
    為佛堂使用,伊係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同意搭建系爭頂樓增
    建物,並無竊佔「總贏大樓」頂樓平台之情事。況原告係於
    98年間,始取得「總贏大樓」地下1 樓之區分所有權,自應
    受上開決議之拘束,本件原告主張為無理由等語置辯。並聲
    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
三、兩造就下列事項並不爭執,堪認為真實:
(一)原告李茂生於98年12月11日,以夫妻贈與為原因取得「總
      贏大樓」地下室1 樓區分所有權,有「總贏大樓」地下1
      樓建物登記謄本在卷可稽(見審附民卷第3 頁)。
(二)被告於95年底至96年初,在「總贏大樓」頂樓平台上,以
      水泥磚造為建材,利用頂樓平台之部分女兒牆、電梯機房
      原有外牆,加蓋樓高2 層、總樓地板面積共計214.83平方
      公尺之增建物(增建物1 樓部分:樓地板面積123.39平方
      公尺、增建物2 樓部分:樓地板面積45.81 平方公尺、屋
      外露台樓地板面積45.63 平方公尺),有高雄市政府地政
      局三民地政事務所100 年6 月20日高市地民測字第100000
      5466號函附複丈成果圖可稽(見本院刑事庭99年度易字第
      2007號卷二第52至57頁)。
(三)被告於95、96年間興建系爭增建物時,「總贏大樓」地下
      1 樓及地上第1 至2 樓、第5 至10樓等各樓層之登記所有
      權人固分別為林公司(地下1 樓及地上第1 至2樓 部分
      )、統如意公司(地上第5 至8 樓部分)、陳重武(地上
      第9 樓部分)及李玉川(地上第10樓部分);另「總贏大
      樓」地上第3 樓區分所有建物登記所有權人為訴外人陳明
      燦,地上第4 樓為訴外人邱錦珍,並由訴外人邱賴真珠於
      96 年8月28日繼承邱錦珍為所有權人等情,有上開區分所
      有建物登記謄本暨異動索引資料可稽(見本院刑事庭99年
      度易字第2007號卷一第47至88頁)。
(四)林公司、統如意公司均係由郭聖皇擔任登記負責人、被
      告擔任股東;陳重武、李玉川分別與被告之子郭聖皇、郭
      聖斌簽立合夥關係協議切結書,約定由郭聖皇、郭聖斌出
      資籌組公司及負責公司盈虧,同時購買不動產登記於陳重
      武、李玉川名下,不動產所有權則歸屬於郭聖皇、郭聖斌
      ,以經營共同事業;陳重武與被告另簽訂委任授權書,約
      定登記於陳重武名下之「總贏大樓」9 樓區分所有建物,
      委由被告代為辦理一切不動產產權相關事宜等情,有林

      公司、統如意公司之營利事業登記證暨變更事項登記表各
      1 份、合夥關係協議切結書2 份、委任授權書等件在卷可
      稽(見本院刑事庭99年度審易字第3365號卷第49至50頁、
      第53至57頁、第69至71頁)。
(五)被告因興建系爭增建物之行為,經本院刑事庭以99年度易
      字第2007號判處有期徒刑8 月確定。
四、兩造爭執事項:
    原告能否請求被告拆除系爭頂樓增建物,並將「總贏大樓」
    頂樓平台返還原告及共有人全體?
五、本院判斷:
(一)按公寓大廈共用部分不得獨立使用供做專有部分。其為公
      寓大廈基礎、主要樑柱、承重牆壁、樓地板及屋頂之構造
      者,並不得為約定專用部分。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7 條第
      3 款定有明文。又按,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
      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有物之請求,僅得
      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民法第821 條亦有明文。本件
      原告主張被告於「總贏大樓」頂樓平台上興建系爭增建物
      ,違反前開規定等語;被告則辯稱:伊興建系爭增建物,
      係經過「總贏大樓」區分所有權人同意云云。是本件所應
      探究者,乃被告興建系爭增建物是否違反前開規定?被告
      興建系爭增建物,是否得到「總贏大樓」區分所有權人同
      意?
(二)按區分所有建物及其附屬物之共同部分,為各所有人共有
      ;各共有人按其應有部分,對共有物之全部,有使用、收
      益之權;共有物除契約另有訂定外,由共有人共同管理之
      ,民法第799 條、第818 條、第820 條分別定有明文。被
      告固辯稱:其興建系爭增建物,曾得到「總贏大樓」區分
      所有權人同意云云,然查,被告於95、96年間興建系爭增
      建物之際,固係「總贏大樓」地下1 樓及地上第1 至2 樓
      、第5 至10樓等各樓層區分所有建物之實際所有權人,惟
      該大樓地上第3 、4 樓等樓層區分所有建物仍分屬陳明燦
      、邱錦珍或其繼承人邱賴真珠所有,是依上開說明,該大
      樓頂樓平台當屬該大樓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共有之事實,應
      屬無誤。準此,於未經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同意或約定下,
      被告自不得逕自於頂樓平台增建建物以供己用。而依被告
      於本院刑事庭審理時供承:於興建系爭增建物前,並未獲
      得其餘住戶即「總贏大樓」地上第3 、4 樓住戶同意等語
      (見本院刑事庭99年度易字第2007號卷一第29頁);佐以
      證人即「總贏大樓」地上第3 樓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人陳
      明燦於本院刑事庭審理時證述:我是大樓3 樓建物區分所
      有權人,平時均是由我妹妹陳霈臻居住於該處,我並不知
      悉該大樓頂樓平台有增建情形,是後來我妹妹在這1 、2
      年搬離該大樓後回去查看時發現有增建情形才告訴我的,
      我未曾接獲被告通知表示要在該大樓頂樓增建建物等語(
      見本院刑事庭99年度易字第2007號卷一第222 頁);證人
      即「總贏大樓」地上第3 樓住戶陳霈臻於審理時證述:我
      約於被告搬入該大樓約1 年後即97年底始搬離該處,我是
      搬走後聽鄰居講才知道該大樓頂樓有增建情形發生,我未
      曾接獲被告通知表示要在該大樓頂樓增建建物等語(見本
      院刑事庭99年度易字第2007號卷二第61至62頁),以及「
      總贏大樓」地上第4 樓區分所有權人邱賴真珠於99年10月
      25 日 所出具聲明書內容,亦載明未曾同意被告興建上開
      增建物之旨(見本院刑事庭99年度易字第2007號卷一第31
      頁),故被告未經大樓其餘區分所有權人同意或授權,即
      逕自於屬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共有人之大樓頂樓平台興建增
      建物使用之事實,自可認定。
(三)再按,集合住宅之買賣,經由建商與各承購戶訂明屋頂平
      台由頂樓住戶使用管理者,固非不可認係共有物之分管約
      定,惟屋頂平台之構造設計有其原有功能,不容任意加蓋
      建築物,影響全棟建築物之景觀及全體住戶居住之安全(
      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2284號判決意旨參照);亦即區
      分所有人就共有部分有專用權者,仍應本於共有物本來之
      用法,依其性質、構造使用之,且無違共有物之使用目的
      始為合法(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1802號判決意旨參照
      );而物之使用,乃指依物之用法,不毀損其物體或變更
      其性質,以供吾人需要而言,而大樓屋頂平台之用途,一
      般作為火災之避難場、電梯之機械室、屋頂之出入口、避
      雷針、共同天線、火災時之通路,如約定專用權人使用該
      專用部分違反共有物之使用目的,影響全建築物之景觀及
      住戶之安全,已達變更屋頂之用途或性質,自非適當,共
      有人為全體共有人之利益,自得本於所有權請求除去之(
      最高法院80年度台上字第1104號判決意旨參照)。再者,
      「建築物非經申請直轄市、縣(市)(局)主管建築機關
      之審查許可並發給執照,不得擅自建造或使用或拆除。」
      「本法所稱建造,係指左列行為:二、增建:於原建築物
      增加其面積或高度者。但以過廊與原建築連接者,應視為
      新建。」(建築法第25條、第9 條參照),建築法之所以
      就增建行為規定為應經許可始得建造,係因主管建築機關
      必須審核增建之地點是否合法,是否對大眾之安全構成危
      險。查系爭增建物係搭建於「總贏大樓」頂樓平台上,其
      使用方式除超出一般社會通念所能接受之管理使用方式,
      並已違反建築等法令規定,且影響整棟建築物之景觀及住
      戶之安全。衡諸前開規定及說明,被告興建系爭增建物,
      因違反上開規定,難謂其所辯為有理。
六、綜上所述,原告本於民法第767 條、第821 條規定,請求被
    告應將系爭頂樓增建物拆除,並將「總贏大樓」10樓屋頂平
    台返還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1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岳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16    日
                                書記官 黃獻立
  推荐分享 推薦本文到Twitter推特去! 推薦本文到Plurk噗浪去! 推荐本文到 facebook臉書   
 

我要評論

標題
暱稱
郵件
內容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