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5 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回首頁 | 到今日 | 到本月

文章分類

最新文章

大陸政府債務或引爆危機                          

2013/9/4 上午 09:53:00發表      點閱: 425    推荐 :198                          


 

內容面板收納
作者: 易憲容 | 旺報 – 2013年9月4日 上午5:30
旺報【易憲容】
大陸政府的債務風險有多高?特別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有高?按照政府說法基本上是在可控的範圍內。但是在外國研究者看來,中國政府債務風險已經處於危險十字路口。
靠造城推動經濟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0%以上,但在絕大多數時間裡,中國並沒有依靠信用過度擴張來發展經濟,只是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信用擴張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甚至達到登峰造極的狀態。也就是說,這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完全是通過銀行信貸、債券發行等其它一系列的融資工具來實現的。比如,從央行資料來看,2008年中國債務占GDP的比重為130%, 但目前中國債務總額達到人民幣100兆元以上,是當前中國GDP的200%以上。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一個國家的債務依賴達到這樣高的水平,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會相當高。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更是會高。
近年來,大陸許多城市,特別是中西地區的三四線城市都在進行「造城運動」,靠「造城運動」刺激推動經濟。這種「造城運動」是建立在廣泛地複製一種簡單的發展模式基礎上。即先是地方政府以價格較低的方式從農民手中徵得農業用的土地,並開始規畫新城和建設基礎設施,然後按一定溢價幅度出售給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商就此建立密集高層住宅小區,售賣給住房消費者及住房投資者。這樣就使得新城的規模越來大,地方政府債務越來越高。
我們應該看到,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建立在兩個前提上的。一是房地產開發商獲得的土地建立起來的住房能夠不斷銷售出去,並且銷售出去的住房價格越來越高。二是隨著房價上漲,地方政府出賣土地的價格越來越高。這樣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就能夠持續。
發展模式難持續
但實際上這兩個假定是不成立的。因為,如果住房作為一種完全消費品,政府又能夠提供較好的融資工具,那麼這個房地產市場是能夠平穩持續發展的,但房價要想快速飆升是不可能的。因為,作為消費性住房,其銷售量是建立在居民實際的支付水平上的。如果住房的價格過高或超過居民支付能夠,那麼住房銷售就會降下來。反之亦然。如果住房是投機品,那麼住房價格是可以快速飆升,並以此來推動土地價格上漲,但過高的房價不僅會形成泡沫,而且也會把中低收入購買者擠出。住房市場面臨巨大風險及不可持續。而土地的價格上漲要建立在房價飆升的基礎上,如果房價不上漲或上漲幅度過小,那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無法實現。
還有,地方政府之所以熱衷於土地財政在短期內來推高GDP,也在於高負債的「造城運動」是地方政府官員最好的尋租工具。這樣,對於短期任期的地方政府官員來說,「造城運動」的規模越大,地方政府官員的GDP業績就越好,其尋租的空間就越大。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地方政府官員根本就不用擔心負債高低、效益好壞,因為,官員任期走後,其債務洪水滔天也不用這些人負責,其個人收益則賺得盆滿缽滿,其留下的成本則要整個社會來承擔。
當前中國金融市場有兩個「定時炸彈」,一個是影子銀行,另一個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而這兩者正是國外金融機構對未來中國經濟不看好的理由。因為,這兩者都是建立在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基礎上。特別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或債務風險,更是會風險巨大。
更為嚴重的是面對政府嚴重債務依賴的風險,政府早就有所覺察,但就是沒有決心來捅破它。因為,政府擔心若動真格的來遏制這些風險,就得捅破當前房地產市場巨大泡沫,而這不僅會導致經濟增長全面放緩,也可能導致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全面爆發並引發中國經濟全面衰退,更擔心社會危機出現。(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推荐分享 推薦本文到Twitter推特去! 推薦本文到Plurk噗浪去! 推荐本文到 facebook臉書   
 

我要評論

標題
暱稱
郵件
內容
* 驗證碼